53岁的老王是一名渔民,因为意外伤,左大腿和小腿粉碎性骨折,左胫骨出现慢性骨髓炎、骨缺损症状,右小腿有截肢的风险。经过医院6个多月的“拔骨助长”,最近,他的骨头终于长了6厘米。再经过一年时间休养后,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走路了。

  泉州市正骨医院手足外科对其采取了骨搬运手术。该院手外科主任庄智勇说,所谓骨搬运,是指通过人为方法把骨头切断后造成骨折,在骨折的远近两端安上环形外固定支架,然后通过这种装置,持续牵拉缓慢地向两端延长,延长所产生的空间会通过人体的自然重建功能而生成新骨。手术结束后,每天调整环形的架子,“一天牵拉一毫米,骨头就这样一点点再生出来。”

  由于这是一个非常缓慢、几乎无法察觉的“骨骼拉伸过程”,患者并不会感到太大的痛苦。

  庄智勇告诉记者:传统外科治疗中,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以及同时携带皮瓣的骨移植等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方法,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增加新的创伤,而这项技术是利用人体自身组织来获得自愈,无须大量植骨及额外创伤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对于伤后时间过长或年龄较大,骨质疏松难以实现牢固固定及成骨不全者,不宜进行骨搬运治疗。

本文关键词:同种骨  同种异体骨 植入材料  异体骨   植骨材料  骨缺损修复材料